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前身为“四川省巫溪县立初级中学”。1940年4月,为解决本县学生“因额见遗”和“无力远道求学”之困境,奉节、巫山、巫溪三县联合设立初级中学于巫溪。校址订于县城南门湾麟山脚下,广场后方,校名订为“四川省巫溪县立初级中学”,8月招生,9月行课。1940年至1944年,学校办得很有生气,巫山、奉节、云阳等邻县亦有学生来巫中就读。为解决本县师资匮缺问题,学校曾于1942年设立国民教育师资训练班一个,1947年设简易师范班一个。
巫溪中学历史沿革
1950年4月,学校复课,学校更名为“川东区巫溪中学”。
1952年,川东、川南、川西、川北四行政区合并为四川省,1953年秋,学校更名为“巫溪县级中学校”。
1958年秋,学校升格为完全中学,开始招收第一届高中班(高61级),学校更名为“四川省巫溪中学”。1961年至1963年,学校高考成绩显著,特别是高63级,39人参考,16人上大学本科,名列全地区第二,受到专署文教科表彰。
1964年,学校迁址,校址由县城南门湾迁至离校5华里的赵家坝,占地约45亩。
1971年3月,巫溪中学、上磺中学、塘坊中学、大河中学四校联合,在红池坝办农场,师生分批到红池坝劳动锻炼。
1979年秋,学校被定为全地区16所重点学校之一,开始面向全县招生。1980年5月,学校更名为“巫溪县中学校”。1983年高考上线人数超过前三年总和,地区教育局、行署文办发来贺电。
1989年10月,学校举办50周年校庆,设置了“校友奖学金”。
1993年8月,学校实施校长负责制和全员聘任制。初一开办家长学校,在高一开展军事训练,高中开办党章学习班。
1997年,重庆市直辖后,学校更名为“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
1999年、2001年,学校两次扩校。2002年至2004年,学校又征地40余亩,相继建成了千兆 校园网、多媒体教室、新教学大楼、学术报告厅、重庆市一流的现代化男女生公寓、师生食堂、300M环形跑道的塑胶运动场,科技大楼正在建设之中。
2012年 巫溪中学分为3个校区 , 初中部一个校区 ,高中2个校区。
学校把握住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美化校园校貌,完善设备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成绩,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表彰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年年获县教育局综合考核一等奖,获重庆市文明单位、绿化先进单位、模范职工之家,县红旗文明单位、安全文明学校、教研示范学校、德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巫溪中学。
巫溪中学课余活动
60年代巫中仍沿解放初期旧例,实行封闭式管理,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一样,都读寄学。每天早上分班级出操锻练,下午第二节课之后,全校按课表安排开展课外活动,或打球,或唱歌,或练器乐,或阅览图书,或开故事会。
这几年,巫中教工篮球队十分活跃,按技术水平分甲,乙两个队,常与其他单位球队比赛。甲队有陈家政、易大孚、郭惜时、洪人钧、张道根、严文焜、冷长庚、秦远猷;乙队有陈维宣、饶家湘、蒋元爵、向家烈、邓学文、陈孟志、孙宗浩。那个年代社会文化生活单调,打篮球是各机关单位主要的体育文化生活。经常在大操坝的篮球场参加比赛的有:人委队、县委队、公安队、商业队、县中队、邮电队、粮食队、火柴厂队、小教联队和巫中队。其中实力较强的有巫中队、小教联队、公安队、县委队。几乎每天下午都有球赛。看篮球赛,成了机关干部,街道居民主要的娱乐活动。
当时校园里最流行的歌曲有“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学习雷锋好榜样”、“洪湖赤卫队”主题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