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升学网
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 > 学校介绍

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怎么样

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学校简介

云南师大附中是一所历史悠久、治学严谨、学风浓厚、人才辈出、在省内外基础教育界享有盛名的省属一级一等完全中学,是云南省科技教育的示范学校,是国家基础教育重点科研课题基地学校,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是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部分大学附中协作体、全国知名中学科研联合体的理事单位,是全国民族团结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云南师大附中创建于1940年11月21日,前身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设学校”,简称“联大附校”。1942年中、小学分开设置,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简称“联大附中”。抗战胜利后,组成西南联大的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大学复员北返,1946年更名为“国立昆明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1950年改名为“昆明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4年“昆明师范学院”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附中随之易名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一校两区 统一管理

根据昆明市《关于加快呈贡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意见》精神,加快推进新区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把呈贡新区建成名师聚集、名校云集的优质教育资源高地,让呈贡新区成为学生和家长向往的新区。2015年,昆明市教育局与云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共同举办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由云南师大附中进行全面管理,至此,云南师大附中开始了在呈贡新区的办学,形成“一校两区”的办学格局。

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管理团队由高新校区的各级领导组成,教师团队以高新校区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特级、高级教师和省、市、区、校级骨干教师为核心,兼以北师大、华东师大等名牌师范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以及部分名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共同组成。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学生考试、教研活动等与高新校区同步进行,学校的宗旨是让进入呈贡校区的每一位学子都享受到最纯正的云南师大附中的优质教育。

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党建引领 立德树人

学校准确把握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大举措,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价值取向。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党支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定期开展三会一课,积极组织合作共建,把深入学习领会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

通过党建,促进党员教师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坚持立德树人,潜心做好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在办学中,促使学校健全立德树人机制,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师德为先 业务精湛

学校现有教职工231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3人,特级教师2人,具有副高级职称48人;学校专任教师209人,其中,“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春城教学名师1人,昆明教学名师1人,昆明市名班主任6人;呈贡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7人,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16人,省市区级骨干教师31人,省市区级教坛新秀19人。名师的汇聚筑牢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基底。教育教学在立足备课团队、教研组的基础上,结合“三名”工程,成立了“教学工作室”和“德育工作室”,以团队引领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和德育探讨。老师们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级教育培训,增强教育教学理论,把握教育改革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立德树人。

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平台引领 发掘潜能

校园足球 学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被云南省教育厅首批综合认定并命名为“云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2019年与西班牙SPF国际足球学院、西班牙职业足球训练基地达成合作意向,成立海外青训中心,为云南爱好足球的青少年创造了更好的成长平台。学校校园足球队在全国、全省各级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一大批球员代表云南参加全国校园足球最佳阵容总营选拔,其中1人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中女子乙组国家队,1人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中男子乙组国家队。现有42人获一级运动员称号,137人获二级运动员称号。

我校足球队在全国、全省各级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21年云南省校园足球最佳阵容赛我校足球队取得高中女子甲组第一名、高中男子乙组第一名、初中男子乙组第二名、参加中国中学生女子五人制足球联赛进入全国11强的可喜成绩。2020年云南省校园足球最佳阵容赛我校足球队取得初中男子甲组第一名、初中女子甲组第一名、初中男子乙组第二名、初中女子乙组第二名、高中男子甲组第三名、高中女子甲组第一名、高中男子乙组第一名、全国中学生足球总决赛初中组14名的可喜成绩。2019年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云南分营赛中荣获高中男子甲组第一名、高中女子甲组第二名;在昆明市第四届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赛中荣获高中女子第一名,在云南省第二届青少年校园足球最佳阵容赛中荣获初中女子甲组第一名,初中男子甲组第二名;2018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挑战赛初中组总决赛获得全国第十二名

我校杜威薇、林建行、薛博文、熊婧希、张茜、李佳谕、和慧琳7名运动员入选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国家队总营最佳阵容。(全国初高中8个组别共352人,云南省入选11人,我校占7人)。

模拟飞行 为更好地开展航空科普主题的综合实践教育活动,通过模拟飞行的训练提升青少年锻炼手脑协调能力,增强思维敏捷度,提高快速应变能力,引导青少年学习航空知识,了解航空文化,培养航空情怀,树立航空志向,成长为优秀航空后备人才,在云南省学生体育协会无人机专业委员会汤云雄、林骏闽、林子超等专家的指导下,经核准,中国航空运动协会授予我校“中国航协青少年航校”。学校将进一步推进模拟飞行航校建设。

学校在第十九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总决赛中获得“奔月”手掷飞机三人接力团体赛中学男子组一等奖。

人工智能 为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学校以学生社团为基础配置专职编程教师开设无人机、3D打印、智能机器人、编程等课程,购置了齐全的人工智能设备,为学生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提供了高水平的平台。我校学生在全国、全省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育机器人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在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WER)2017赛季中国赛区西南地区公开赛中获得积木机器人赛初高中组冠军;在第十九届“飞向北京,飞向太空”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教育竞赛活动总决赛中获得“奔月”手掷飞机三人接力团体赛中学男子组一等奖。

特色课程 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发展需要设置了各类特色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人文素养类、科学素质类、生活技能类、身心发展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通过建成多类别多层次的选修课系统,利用社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等校内外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聘请高校教师和各行业专家进行科学、规范地指导等举措,将以上各类特色课程整合形成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供学生自主选择。

学科竞赛 学校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高中开设奥赛辅导班,以赛带练提高尖子生。同时开设基础辅导班,利用课余时间对基础薄弱同学进行辅导,因材施教。学生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生物联赛、物理联赛中崭露头角,44名学生获奖。在各级各类竞赛及活动中,累计有417人次获奖,3名学生获中学生生物学竞赛铜牌,220名学生获省级奖项。

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五育并举 全面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审美等方面的教育,把德育工作贯穿于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各个方面。

搭建多元平台,特色引领体艺双馨筑梦校园。学校每年都会以“学雷锋”活动月为契机,推选一批“同学身边的雷锋”,表彰好人好事;与此同时,还组织发展了社会实践公益社,为学生提供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以期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在艺体素质方面,学校重视学生的艺术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每年四月,我校会举办“艺术节”系列活动,通过合唱比赛、话剧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美、欣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广阔天地。每年十一月,我校举办体育节,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此外,还辅有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校园宿舍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提升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以多元社团建设为途径,搭建学生全面发展平台。学校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支持发展学生社团,设有“社团活动中心”作为学生社团的活动基地,以此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建具有附中特色的社团,目前有街舞社、音乐社、社会实践公益社、汉服社、动漫社、天文社、科技社、航模社等22个社团,涵盖了艺术、人文、体育、科技、天文五大领域。学生们在社团中一方面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发展爱好、探索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领导力,同时也在为校园文化建设助力。

加强班团一体化,突出青年价值观塑造。本着联动班级、加强基层建设的理念,学校团总支积极组织各团支部、少先队中队,开展主题团(队)日活动、主题征文、朗诵比赛等。组织一年一度的评优工作,评选出“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最美志愿者”等,认真组织“五•四”入团仪式暨表彰大会,发挥共青团优秀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以优秀团队带动人,以榜样力量鼓舞人。

始于2015年的云南师大附中呈贡校区,如同始于2003年的高新校区,它虽为响应政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号召、承担名校的社会责任而生,却并非云南师大附中办学规模的简单扩大,而是在教育变革的新形势下,继承优良传统,推陈出新,以更具活力、更有前瞻性的办学机制,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寄托着附中教育人的希望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