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一所学校时,都想孩子进入一所好的学校,那么好的学校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学生在报考前也要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大家在选择学校时都比较关心学校质量。想知道这所学校好不好,社会声誉怎么样等等。想让自己进入一所办学条件优秀,学风好的学校,选择学校的时候,大家就要认真地多去了解。了解清楚后,在进入学校后也能收获更多知识。
弥渡县第一完全中学简介
中和书院于光绪二年(1876)由弥渡地方缙绅杨景修和地方名士李滮、杨玉发、黄玉书、李作梅等倡建。 民国十五年(1926年)11月5日,云南省教育司批准地方申请,正式成立弥渡县立初级中学,校址沿用原中和书院旧址。首任校长由县知事王家修兼任,代校长为地方士绅张志。校长张志治学严谨,手定学校校训为“勤”、“慎”、“恭”、“俭”。1941年秋搬迁到弥城东门外文笔山下杨公祠、忠义祠内。
弥渡县第一完全中学发展完善
弥渡县第一完全中学创建以后,不断受到民主进步思想的影响,形成了光荣的革命传统。许多在外地求学的弥渡籍进步学生回乡任教,不断带来新的思想和观念。抗战胜利后,校长赵适然、训育主任舒飞、历史教师尹宜公、教师史国泰、朱浴、程达等人,通过各种形式在学校师生中积极宣传民主进步思想,启发学生的革命觉悟。
1948年,中共地下党在学校师生中发展了党员,建立民主青年同盟(民青),弥渡县第一完全中学成为了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弥渡宣传革命思想、积蓄革命人才的据点。1950年1月,弥渡县人民政府将“ 弥渡县立初级中学”改名为“弥渡县人民中学”。1958年8月,开办高中,更校名为“云南省弥渡县完全中学”。1974年8月,增办第二完全中学,更校名为“云南省弥渡县第一完全中学”。
弥渡县第一完全中学“木铎金声,敎泽绵绵”,自1926年建校至今,积累了以“厚德、启智、健体、立人”为校训的文化底蕴,历史的积淀,使学校90余亩的土地上形成了以“团结、勤奋、求实、进取”为校风的优质育人环境。80余年的沧海桑田,弥渡一中已发展成为省二级一等完全中学,2003年、2006年连续两届被评为省州“文明单位”,弥渡县第一完全中学高考上线率平均以每年10个百分点在稳步增长。
弥渡县第一完全中学有36个高中教学班、2000余名在校学生,教职工134人,专任教师114人,其中有中学高级教师28人、中学一级教师45人、中学二级教师26人。弥渡县第一完全中学教职工“爱生乐业、勤研创新”,把知识的雨露无私地洒在学生的心田。稳定、诚恳、专业、忠诚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团队精神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
弥渡一中教师态度和蔼,为人诚恳,对学生负责。在弥渡县委、政府的高度关心支持下,弥渡县第一完全中学先后建盖学生宿舍楼,教学综合楼和逸夫楼,教师生活条件和办公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弥渡县第一完全中学校基础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弥渡县第一完全中学校园环境
走进校园,一条笔直宽广的林荫大道直通文笔山顶,山上茂叶重重,柔枝袅袅,形成了“喜有绿荫伴书香”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这条走道,也是校园中轴线,沿轴线漫步,校园景观像一副山水画渐次展开,北面是学生运动和生活区,南面是学生学习、休息区。
形成了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合理布局,整个校园功能板块清晰。广场如同一本打开的课本,与文笔塔、水池组合成“书”“笔”“砚”“墨”文房四宝,寓意全校学生“笃学砺志,善思明理”,认真求知。放眼校园,美景处处,古木森森,树叶婆娑,山水相映,芳草扶疏,四季花开花谢,姹紫嫣红,高低掩映、相互映衬、错落有致,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独特景致。有了绿色,便有了清新的空气;有了绿色,便有了沁鼻的花香;有了绿色,便有了健康的生命;有了绿色,便有了美丽的校园。
面对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弥渡县第一完全中学一方面整肃学生纪律,整顿教学常规的一方面,进一步加大教学设备硬件的投入,建成理、化、生6个实验室、6个多媒体教室、一个计算机教室和语音教室,建成并开通英语智能广播系统;开通光纤通信,缩短了学校同先进学校在教学观念和水平上的距离,在不久的将来,弥渡县第一完全中学还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与其它名校的深度合作,实现与名校同步上课、同步教学,广大学生将更全面地享受到优质教学资源。
学们在报考学校的时候,一定要多看看几所学校,不要看到一个学校就匆匆下定决心。现在教育行业发达,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劣势。同学们要从各个方面去了解,要知道学校的教学资质、创立时间、师资力量。还有学校的毕业证得到国家的认可没有。这是比较重要的。选择学校不是选择一个物件那么简单,这个关系着同学们的未来。所以他在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起来。
展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