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这一战役,所以纠结中考难不难这个问题其实没什么意义。三年来的知识累积足够对付中考了,所以大家只要发挥出自己最真实的水平,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可以了。
学科素养培养变化趋势
中考具有毕业与选拔的双重功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学生达到毕业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各学科要注重学生能力与学科素养的养成,加强对学生能力结构的考查,促使学生运用初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有效解决问题,同时有机渗透生态文明、生命安全和毒品预防等相关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着重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语文:
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要求为依据,体现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以立德树人为目标。2018年中考延续对书写、基础积累与运用、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能力等各方面语文能力的考查,根据贵阳市教学实际,注重初中学段与高中学段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加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增加试卷整体阅读量,注重对语言逻辑思辨能力和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2、数学:
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即四基+四能)。主要考查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概率、综合实践”内容中最基础和最核心的内容,根据贵阳市教学实际,注重高初中衔接;注重考查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本质的理解;注重考查中考考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即数学的语言表达、数学的思维分析、数学的逻辑推理、运算的算理和算法),从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3、英语:
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努力体现和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教学要求,突出英语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考查中考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即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延续对英语听力、口语(暂时通过静态文本动态考查)、阅读、写作能力的考查,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加试卷的整合阅读量。考查内容难度以课标五级要求为基准,同时适当体现初高中衔接,考试内容上突出“以生为本”,同时凸显学科育人功能,落实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 文化品格 思维品质 学习能力)的考查,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
4、物理:
遵循《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提高全体中考考生的科学素养,贯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考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所包含的三个一级主题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覆盖力学、热学、声学、光学、电学等分支。注重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实际运用,关注物理与科技、社会发展间的联系。突出对学生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数理结合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落实考试对教育教学的导向功能。
5、化学:
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和内容为依据,着重考查“中考考生观察、描述与解释简单化学现象的能力,初步运用所学知识从化学视角对有关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化学用语的识别与运用能力,简单化学问题的探究能力。”四种能力,并突出初中化学主干、核心知识的理解、运用;突出化学实验的实践与理解;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关注化学与科学、社会、生活的联系。考查基本的化学学科素养,促进中考考生全面发展。
6、思想品德:
考试命题按照“依据课程标准,把握教材立意,体现国家意志,突出核心素养,基于学生生活,着眼学生发展”的命题方向和思路谋划。按照“基本稳定,小步推进”的原则,中考考试后力求与高中阶段对学科“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四种能力的要求,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接轨。“基本稳定”即坚持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注重学科核心素养;“小步推进”,即一是时事政治内容延长至2017年1月起至2018年4月止;二是选用的素材更加注重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三是更加注重中考考生思维和行为方式的素养考查。
7、历史:
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体现立德树人为目标,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自主创新、依法治国等内容的考查,认真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着重对近代中国人民顽强反抗外来侵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最好的继承者、世界文化多元化、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等内容的考查;不仅注重考查中考考生对单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加注重考查中考考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掌握,注重大局意识,同时通过试题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正确的价值引领。
小编总结
甚至因地区的不同,考题也不同,当然难度也不同。关键就在于要知难而进,不因失败而灰心、失望。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过:“伟大的事业是根源于坚韧不拔地工作,以全副的精神去从事,不避艰苦。”有了这种“不避艰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才能获得真知。
展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