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国家一直在计划普及高中教育,那么你知道目前中考升学率是多少吗?据统计全国中考人数和高中总收录人数占比要接近。这意味着,将近一半的青少年在初中之后,会选择进入技校、职高或踏入社会。所以不要小看这个升学率。一定要做好准备迎接考试。虽说中考失利并不意味人生就失败了,但如果中考成功,你离成功就又进了一步。当然这一切的前提,依然是努力。
咸阳中考升学率
全市统一招生最低控制线为660分:招生学校为咸阳市实验中学,彩虹中学,三原南郊中学,兴平西郊中学,泾干中学,武功普集中学,礼泉一中,咸阳中学,乾县一中,秦汉中学和西工大咸阳启迪中学。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全市统招最低控制线的考生,可填报咸阳市实验中学、西工大咸阳启迪中学、秦汉中学或考试报名所在地县市区以外的学校,每个考生可填报1-2个志愿。
县市区招生最低控制线:秦都区573分、渭城区540分、兴平市468分、武功县460分、三原县500分、泾阳县500分、礼泉县473分、 乾 县479分、永寿县473分、彬州市470分、长武县432分、旬邑县504分、淳化县420分
民办普通高中:在秦都、渭城两区招生的最低控制线为520分;在其他县市招生的最低控制线为418分;达到民办学校招生最低控制线的考生,可填报全市范围内1-2所民办学校。
据统计:西安市城六区、西咸新区(原西安市辖区)78所公办普通高中计划招生22092人,其中统招生9944人,定向生9576人,特长生727人,特色班1795人,西藏生50人。22所省级示范高中、1所市直属省级标准化高中(西安市30中)定向生招生范围为城六区,其他省级标准化高中招生范围为本区。西安市五区二县、西咸新区(原西安市辖区)42所公办普通高中计划招生20920人。
西安市城六区、西咸新区(原西安市辖区)22所民办普通高中计划招生6710人,其中城六区计划招生5767人(统招类2633人,定向生2262人,特长生152人,特色班720人);城六区外计划943人(统招生898人,特色班45人)。西安市五区二县3所民办普通高中计划招生950人,区县内计划800人,区县外计划150人。
以上数据看出西安中考可以说竞争很激烈了。据官方公布,2019年西安八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报名人数为87071人(含五区二县),也就是说,2020年西安中考总人数至少为87071人,比2019年西安中考人数增加3506人!如何更好的备考,小编整理了两科的备考攻略,一起看看吧!
咸阳中考严格规范招生录取
各地要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发〔2019〕2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要求,公办民办普通高中一视同仁,互不享有招生特权,按照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
不得无计划、超计划招生,不得提前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招生。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健全完善普通高中招生录取办法,科学利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充分尊重考生志愿,明确招生录取的条件、程序和要求,规范管理,细化流程,确保公平、公正、公开。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市要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明确录取计分科目,根据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招生计划等划定最低录取控制线并向社会公布。
所有普通高中要以审批地招生为主,生源不足时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在本市域内进行招生。未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普通高中不得跨县区招生;未经省教育厅同意,普通高中不得跨市区招生。严格公参民学校招生管理,严禁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
所有学校(含民办高中)的报名、招生录取等工作,必须通过市级建立的统一招生录取网络平台开展。招生录取结果确认后,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按照市级提供的普通高中招生名单向学生发放盖有中招工作机构和学校印章的录取通知书。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体育、艺术等特长生招生政策,严格审核招生学校的资质、招生范围和录取标准,其招生名额要纳入统一招生计划,计划数原则上不得超过学校招生计划总数的5%,主动公开招生过程和录取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普通高中学校不得擅自跨市域招生和录取,不得擅自从外省直接招生和跨省录取。具有跨市域招生资格的学校,要严格按照核定的招生范围、招生计划进行招生,严禁违规跨区域招生。跨市招收的学生录取和学籍转接,由录取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审核汇总后报送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统筹指导生源市(区)教育局办理学籍转接。
小编总结
每年的中考升学率都不一样,那么考生一定要了解清楚在报考。也要逐步提升自己的成绩。那么想要快速自己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掌握听课技巧,学会划重点。在听课时要学会找出每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标记,留在课后闲余时间进行复习。还要进行复习总结,多练习一些习题,以便找出自己的不足。多阅读一些书籍,看一下自己平常的课堂笔记,从而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
展开全文 ∨